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

光大證券頂風作案項目造假 市場猜測成平安證券第二

2013年06月25日 13: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5日訊 (記者鄭常泰) 近日,光大證券因天豐節能項目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本定于半年內的增發事項,可能因此而受阻。在經過IPO項目自查和證監會抽查之后,仍然“頂風作案”出現項目造假,頗讓市場意外。市場猜測光大證券或成平安證券第二。對于是否會像平安證券那樣收到證監會嚴厲罰單,光大證券董秘梅鍵的回復是:“我們保薦這家企業都還沒上會,還在審查中!

    光大證券被立案調查致定增受阻

    光大證券5月21日發布公告稱,籌劃中的定向增發于5月20日收到中國證監會的批復,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億股新股,該批復自核準發行之日起6個月內有效。而在增發的關鍵時間點上,光大6月20日又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的《調查通知書》,公司因天豐節能項目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根據相關規定,其將失去定向增發資格,被立案調查后,其定向增發工作將全面停止。根據中國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三章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或其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或涉嫌違法違規正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不得非公開發行股票。

    廣發證券上周末的公告也驗證了這一情況,6月21日,廣發在其網站公告稱廣發恒定2號光大證券定向增發(限額特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終止推廣募集。主要原因是集合計劃的投資標的“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票”由于市場環境等因素無法在預定期限內實施發行,經本公司與托管銀行中國銀行協商并達成一致意見,決定于2013年6月21日起終止本集合計劃的推廣募集工作。

    光大證券“頂風作案”項目造假

    從千足珍珠(002173)的信披造假到洪波科技涉嫌IPO造假再到天豐節能被證監會立案,甚至已經過會的中礦環保也遭遇實名舉報,被指拖欠賬款、財務造假、虛增業績等問題,上市堪憂……這一切的問題都指向了光大證券。

    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光大證券在這場史上最嚴的IPO財務核查中似乎越來越難以撇清。因天豐節能被立案,意味著繼平安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和南京證券之后,光大證券成為第五家被暫停受理IPO申請的券商,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家上市券商。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券商板塊跑輸大盤,而光大證券下跌13.90%,跌幅最大。本周一,光大證券再度大跌7.21%。光大證券近日將啟動的70億再融資計劃也因此蒙上陰影。根據再融資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將不得公開或非公開發行股票。

    光大證券“中槍”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最令市場意外的是其竟然“頂風作案”,在經過IPO項目自查和證監會抽查之后,仍然出現項目造假案例。據悉,天豐節能的主要問題是偽造銀行單據虛構收入。而核對銀行賬單是保薦機構必做的一項工作,光大證券自然難脫干系。

    或成平安證券第二

    除天豐節能之外,光大證券被抽中核查的IPO項目洪波科技也被證監會發現財務造假。據此前媒體報道,洪波科技在2010年利潤增長率高達101.98%的情況下,2011年仍保持了12.31%的利潤增長率,而與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產能利用率卻并不樂觀,或存在虛構銷售收入的造假行為。

    作為問題IPO項目的保薦機構,光大證券此次被立案調查后將面臨怎樣的處罰?市場猜測光大證券或成平安證券第二。而參照《證券法》相關規定,保薦機構將會面臨給予警告,沒收業務收入,并處以業務收入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撤銷相關業務許可。

    毫無疑問,光大證券此次被立案調查,其保薦的IPO項目恐怕也將受到影響。數據顯示,2013年,光大證券有26個項目排隊審核,截至目前,已有11個保薦項目受阻。

    

(責任編輯:魏京婷)

  • ·"錢荒"影響進一步蔓延 深圳銀行人士曝暫停放貸
  • ·黃金價格跌穿1300美元 首飾行業再次降價成定局
  • ·保監會發布保險業經營數據 保費收入同比增近10%
  • ·債務問題仍將長期困擾歐洲 需防債務危機"后遺癥"
  • ·貨幣市場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億短融券承壓
  • ·民間資本銀行夢現曙光 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呼聲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額寶大餐 貨幣基金并非無風險
  • ·市民不知情被興業銀行貸款百萬 未辦業務成VIP
  • ·泰康理賠條件苛刻投訴無回音 客戶直斥就是騙子
  • ·格力空調安裝不當泡壞地板 7000元損失僅賠400
  • ·上海遠洋七號被指墻體太松 業主質疑墻是豆腐渣
  • ·免責條款多取證困難 信用卡“盜刷險”理賠難度大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商務進行時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