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

不良貸款“雙降”結束 銀行股資產質量繼續承壓

2013年01月08日 07:06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曹 蓓

  去年結束的不良貸款“雙降”局面,讓即將公布的上市銀行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的資產質量充滿懸念。

  浦發銀行公布的2012年業績快報顯示,按五級分類口徑,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58%,比2011年底上升了0.14個百分點。據測算,該行去年四季度末的不良貸款余額為89.58億元,較2012年三季度87.22億元增加了約2.36億元。瑞銀證券發布報告稱,該行資產質量已顯企穩趨勢,預計公司不良率在2013年仍有小幅上升,但不良擴散的風險較小;該行目前不良率的絕對額仍維持較低水平,撥備覆蓋充足,業績的緩沖余地相對較大。

  盡管業內對上市銀行去年四季度的不良貸款走勢仍存在分歧,但四季度資產質量繼續承壓,是業內普遍的觀點。

  浦發不良貸款壓力減小

  按五級分類口徑,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58%,比2011年底上升了0.14個百分點。該不良貸款率與2012年三季度末持平。宏源證券稱,該行不良率與三季度持平,不良額增加。如果按照公開數據測算,該行四季度末的不良貸款余額為89.58億元,較去年三季度87.22億元增加了約2.36億元。

  申銀萬國指出,該行年末不良率0.58%,與三季末一致。預計該行在下半年明顯加大了核銷的力度,同時在撥備的計提力度上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水平,估計全年信用成本在0.6%左右!捌职l是江浙地區股份制銀行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一家。在我們多次的調研中也明確了解到,浦發溫州地區產生的較高的不良貸款貢獻了今年新增不良的絕大部分。按照目前我們了解的核銷力度和不良產生情況,在不出現重大經濟倒退的前提下,浦發的資產質量問題相比其他股份制銀行資產壓力有所減小,撥備對業績壓力也相對較低!

  資產質量承壓或將持續

  早在今年銀行中報發布后,各銀行高管已經表示資產質量“有壓力”。而這一趨勢在三季度表現的尤為突出。

  中國銀監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出現余額和不良率雙升,其中不良貸款余額為4788億元,已經連續4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0.95%,較二季度末增加了0.01個百分點。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不良率“一升一降”,三季度末不良率為1%;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均出現雙升,不良率分別為0.7%、0.85%、1.65%和0.62%。

  瑞銀證券認為,現階段商業銀行不良率沒有完全反映前期逾期貸款的大幅增長和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預計2012年第四季度不良貸款仍有上升的壓力。中小銀行不良貸款率回升幅度較大,大行不良貸款率面臨上行風險。

  中信證券分析師朱焱表示,銀行即將進入一個長周期的資產質量不良的雙升期,根源在于舊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即使經濟數據暫時觸底,但由舊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的不良,一定是持續性上升的,銀行或將經歷長期不良上升過程。

  但是對于未來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有觀點認為并非如此悲觀。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認為,三季度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加快,雖然不良生成滯后于經濟企穩,但從當前經濟逐漸改善來看,對于銀行業未來不良貸款的生成規模、速度的悲觀預期應該得到修復。

  雖然對于未來銀行資產質量預測的悲觀程度不同,但是“承壓”已成定局。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綜合來看,2012年,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呈現反彈態勢,關注類貸款和逾期貸款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但行業撥備水平有所提高,不良貸款率也繼續處于相對低位,整體風險可控。

  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中國銀行家年度調查報告指出,國內銀行家對未來的銀行資產質量表示樂觀,半數受訪銀行家預期未來三年其所在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維持在1%以下。


(責任編輯:向婷)

  • ·"錢荒"影響進一步蔓延 深圳銀行人士曝暫停放貸
  • ·黃金價格跌穿1300美元 首飾行業再次降價成定局
  • ·保監會發布保險業經營數據 保費收入同比增近10%
  • ·債務問題仍將長期困擾歐洲 需防債務危機"后遺癥"
  • ·貨幣市場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億短融券承壓
  • ·民間資本銀行夢現曙光 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呼聲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額寶大餐 貨幣基金并非無風險
  • ·市民不知情被興業銀行貸款百萬 未辦業務成VIP
  • ·泰康理賠條件苛刻投訴無回音 客戶直斥就是騙子
  • ·格力空調安裝不當泡壞地板 7000元損失僅賠400
  • ·上海遠洋七號被指墻體太松 業主質疑墻是豆腐渣
  • ·免責條款多取證困難 信用卡“盜刷險”理賠難度大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商務進行時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