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發展金融期貨 疏通經濟“血脈”

2014年07月09日 14:40    來源: 中國證券報    

  我國金融體系體內淤積、血路不通問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破解我國金融體系期限錯配、結構錯配與方向錯配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互相分割的局面下,借力發展金融期貨市場,實現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對于疏通金融“血脈”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增強“供血”能力

  金融期貨市場包括以外匯、利率、股權等為基礎資產的期貨、期權市場。國際經驗表明,發達的金融期貨市場既有助于增強金融體系的“供血”能力,又疏通了資金流向實體企業的“毛細血管”,降低了資金流向實體企業的成本。

  在美國,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嚴重依賴于銀行的信貸。有學者研究表明,商業銀行使用衍生品管理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后,信貸規模不受宏觀經濟環境的沖擊,例如不受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而使用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方法的銀行,它的信貸規模在貨幣供應緊縮時出現明顯下降。國際知名智庫米爾肯研究院進一步研究表明,商業銀行使用利率期貨管理風險如何擴大其信貸規模。從2003年1季度到2012年3季度,不使用期貨管理風險的銀行信貸平均季度增長率只有1.69%,而使用期貨管理風險的銀行信貸平均季度增長率為2.47%,比前者高出0.78%。在金融危機期間,差異更加明顯。不使用期貨管理風險的銀行信貸平均季度增長率只有1.27%,使用期貨管理風險的銀行信貸平均季度增長率為5.04%,比前者高出3.77%。在美國,銀行信貸增加10%,將使私人投資增加4%。研究還表明,非金融公司使用期貨管理風險后提升了公司的價值。而更高價值、更低資本成本、更低風險的公司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生產性投資,結果他們就能進行更有效的資源配置與生產組織,因此也刺激經濟更強的增長。

  此外,金融市場提供的流動性降低了資本流向潛在實體企業的成本,更有利于資本的形成。金融期貨市場的主要貢獻是改善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降低流動性成本,也意味著減少了資金流向實體企業的成本。

  豐富金融體系“毛細血管”

  我國金融期貨市場雖然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目前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只有滬深300股指期貨與5年期國債期貨兩個品種,但一直以發揮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推進市場建設。

  近幾年,隨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不斷落實、產業結構逐漸轉型升級、影子銀行快速發展及無風險利率不斷抬升,股票二級市場價格逐漸走弱影響了一級市場的融資功能,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額從2010年的0.58萬億元萎縮至2013年的0.22萬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額的比例從2010年的4.16%下降到2013年的1.27%。在股票一級市場這條的“支血管”不斷干涸的情況下,股指期貨的上市豐富了股票二級市場的“毛細血管”,引導有限的資金精準流向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增長前景的優質中小公司,滿足了他們的發展需求。

  股指期貨發揮上述功能是基于以下基本原理:機構投資者用它對沖了股市的系統性風險,而敢于投資于有增長前景的優質中小公司。因此,股指期貨的上市逐漸改變了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風格,從以往的“重大盤、輕個股”轉向“重個股、輕大盤”。統計研究也說明了因機構投資者風格轉化而導致股市的分化。股指期貨上市后,股票市場同漲同跌的現象減少了19.6%。這說明,個股的漲跌與大盤的漲跌的關聯度不像以前一樣如此緊密。

  此外,國債期貨市場雖然仍處于培育期,但在降低現貨市場流動性成本、減少資金流向實體企業成本方面的功能已初步顯現。上市以來,國債期現貨之間套利交易機會、實物交割等對國債現貨需求的增加,促進了國債現貨市場流動性的提高,最便宜可交割國債市場流動性的提升尤為明顯,促進了現貨市場定價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流動性成本。國債期貨上市后,2013年記賬式附息15期國債(130015)日均成交17.28億元,較以前增加2.70億元,增長18.56%。買賣價差由上市前的4-5個基點下降到上市后的1個基點,最低0.25個基點。

  加快發展金融期貨市場

  在當前我國解決金融體系體內淤積,供血不暢,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背景下,落實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加快發展我國金融期貨市場尤為必要。

  一是盡快出臺商業銀行進入國債期貨市場的政策。商業銀行不參與國債期貨市場,我國國債期貨市場就不會像美國國債期貨市場一樣發揮出對銀行擴大信貸的功能。缺乏國債期貨等利率風險管理工具,銀行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就會制約銀行的信貸能力。在貨幣當局控制總量的背景下,盤活存量缺乏風險管理工具的支撐,難有作為。目前,商業銀行已經參與了國內黃金期貨市場,具備了相應的風控、人才及技術系統的支持,盡快放開他們進入國債期貨市場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二是盡快推出外匯期貨,降低中小企業管理外匯風險成本,擴大金融普惠。在美國,包括外匯期貨在內的外匯衍生品是實體企業使用最為廣泛的品種。在國內缺乏外匯期貨的情況下,目前企業主要使用銀行提供的成本高昂、交易不靈活的外匯遠期結售匯管理外匯風險。由于銀行服務的規模歧視,許多中小企業得不到銀行在外匯方面的風險管理服務,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研究表明,人民幣匯率波動1%,對出口額的影響是1.53%。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的情況下,盡快推出外匯期貨不但是實體企業管理外匯風險的需要,也是擴大金融普惠,使廣大中小企業得到低成本金融服務的需要。

  三是豐富股指類與利率類期貨品種。在現有滬深300股指期貨與5年期國債期貨品種基礎上,加快推出上證50、中證500、中小板指數等其它指數期貨,上市不同期限國債期貨及短期利率期貨,進一步豐富金融體系的“毛細血管”,拓寬金融體系的“支血管”,增強金融體系“主動脈”的供血能力,用市場機制替代行政手段降低資金流向實體企業的成本。

  四是上市金融期權品種。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經驗,遵循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的基本原則,以滬深300股指期權為試點,逐步上市外匯期權、利率期權,實現從金融期貨市場向金融期權市場的升級,聯通各個金融市場,滿足實體企業低成本選擇金融服務的需求,進一步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彈性、柔韌性、流動性及可選擇性,切實推動我國金融體系由實體經濟的“主人”向“仆人”轉變。


(責任編輯: 宋沅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