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成品油價迎四連跌 PPI熊途難圓“轉正”夢

2015年08月05日 08:04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王辛夷

  昨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20元和21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6元和0.18元,調價執行時間為8月4日24時。

  此前一天,布倫特原油價格和WTI原油價格紛紛錄得新低。其中美國WTI原油價格下跌超過1%,以45.29美元報收,創下52周新低價。盡管沒人能夠準確判斷底部在哪,但已有部分機構預期油價熊市將在明年終結。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來說可謂禍福相依。一方面,低油價降低工業成本,是難得的“便宜”;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集體跳水讓連續負增長的PPI更難看到轉正的一天。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惠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8月3日原油價格大跌,對新一輪調價帶來直接影響,若原油維持當前價格,那么新一輪調價跌幅仍將接近200元/噸,成品油零售價格不排除“五連跌”的可能性。

  原油熊市接近尾聲?

  在WTI創下52周新低的同一天,美元指數小幅攀升至97.5。

  本周五,美國7月份就業數據就將公布,而外界普遍的預期是非農就業崗位增幅將超過20萬——這意味著,美元距離升息又近了一步。

  強勁的美元走勢讓幾乎所有用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都難逃“折價而沽”的命運,原油價格在今年上半年經歷了短時間的低位震蕩后重啟下跌模式。

  讓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還是愈發難以平衡的供需關系。盡管美國原油庫曾在上周出人意料地下降了420萬桶,但在線鉆井平臺數量卻持續兩周出現上漲,7月31日當周美國活躍的石油鉆井平臺又增加了5臺。

  此外,美國參議院能源委員會于7月30日投票通過了取消原油出口禁令的議案,雖然想要通過參議院的全體投票仍困難重重,但未來美國原油出口增加的預期也足以對油市多頭造成震懾。

  傳統產油國也絲毫不肯退讓。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德里近日再次向媒體重申,該組織將維持每天3000萬桶的產量不變,且暫時沒有打算削減產量。在與另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俄羅斯會談后,OPEC與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稱:目前的指標顯示油市有可能在2016年“取得供需平衡及價格趨穩”。

  他們的判斷并非空穴來風。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的信息,目前的低油價已經對全球石油生產造成傷害,原油儲備增長也逐漸放慢速度,因此EIA判斷原油價格將在2016年底開始恢復。

  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MarkMobius認為,那些在根據高價制定的投資項目被逐漸取消,本輪大宗商品熊市已經開始接近終點,盡管短期內,石油、黃金等價格波動仍將持續,但大宗商品價格將會迎來長期下跌后難得的回升。

  物流運輸業受益有限

  對于中國來說,大宗商品價格深陷熊市,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現狀。

  在普通百姓看來,油價下跌意味著每個月可以多省下一些養車錢。

  據卓創資訊測算,以一輛百公里耗汽油10升、月跑2000公里的小型私家車為例。此輪93號汽油每升下跌0.17元,截至下一調價周期(約半個月),該私家車主的燃油費用將減少17元。

  截至此次調價,今年國內成品油市場一共經歷15次調價窗口,其中有5次上調,7次下調,3次擱淺,漲跌互抵后,汽油累計下調120元/噸,柴油累計下調185元/噸。

  今年“四連跌”促使汽油累計下跌690元/噸,折合到93號汽油每升下跌0.53元;柴油累計下跌675元/噸,折合到0號柴油每升下降0.57元。

  而對于耗油量更大的物流企業,成品油價格連續下調直接對應著油耗成本的降低。以一輛載重50噸,月跑1萬公里,百公里耗油38升的斯太爾重型卡車為例,按照此輪0#柴油0.18元/升的跌幅測算,在下一個計價周期(約半個月)的時間里,將減少342元左右的油耗成本。

  不過,胡惠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地廠礦基建備受打壓,部分地區油價下調與運費下調保持聯動,因此油價下調帶來油耗成本的降低對提高物流運輸企業的效益有限,大部分物流運輸企業在艱難中維持生存。

  幾家歡喜幾家愁,物流企業艱難維持的同時,航空業卻因油價大跌而傳來捷報。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6家披露半年報業績預報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預增,增幅皆超過100%。南方航空則是預計扭虧為盈,2015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為34億元至36億元。

  不排除油價“五連跌”

  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惠春表示,8月3日原油價格大跌,對新一輪調價帶來直接影響,若原油維持當前價格,那么新一輪調價跌幅仍將接近200元/噸,成品油零售價格不排除 “五連跌”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關婧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