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今天起,資本市場的增量資金有了!

2024-10-18 15:32 來源:國是直通車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蔡情)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今天起,資本市場的增量資金有了!

2024年10月18日 15:32    來源: 國是直通車    

  文/夏賓

  中國央行預告的兩項穩定股市新工具,在同一天有了最新進展!

  一方面,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從今天開始正式啟動操作。

  另一方面,央行公告宣布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即日起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即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相關貸款。

  互換便利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

  日前,中國央行創設了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為保障工具操作順利開展,該工具首期操作規模5000億元人民幣,視情可進一步擴大操作規模。

  18日,中國央行與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相關工作的通知》,向參與互換便利操作各方明確業務流程、操作要素、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內容。

  具體而言,中國央行委托特定的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中債信用增進公司),與符合行業監管部門條件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開展互換交易。互換期限1年,可視情展期。互換費率由參與機構招投標確定。可用質押品包括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分股和公募REITs等,折扣率根據質押品風險特征分檔設置。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這項工具獲取的資金只能投向資本市場,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目前獲準參與互換便利操作的證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請額度已超2000億元。即日起,中國央行將根據參與機構需求正式啟動操作,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互換便利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

  上述互換便利正式啟動操作,將帶來哪些影響?

  權威專家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一是可大幅提升非銀機構融資能力,持續為股市帶來增量資金。參與機構通過互換便利將流動性較差的債券、股票換成國債、央票,后者作為高等級流動性資產,可顯著提高回購融資的可得性,獲取的資金將用于股票、股票ETF的投資和做市。

  機構申請的2000億元額度本質是央行授信,是潛在的增量資金,機構不是一次就用完,會持續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二是作為一項制度安排,互換便利將更好發揮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應看到,工具設計有逆周期調節特性。在股市超跌、股價被低估的時候,金融機構買入意愿較強,工具用量會比較大;而到股市好轉、股票流動性恢復的時候,換券融資的必要性下降,工具用量會自然減小。

  同時,在面臨投資者贖回壓力時,金融機構可采取換券抵押而非賤賣股票的方式籌資,緩解”股市下跌-投資者贖回-賣出股票-股市進一步下跌”的負反饋,抑制羊群效應等順周期行為,發揮平滑市場、穩定預期的作用。

  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落地

  央行18日公告宣布正式推出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即日起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即可向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發放相關貸款,并于次一季度第一個月向央行申請再貸款,對于符合要求的貸款,央行按貸款本金的100%提供再貸款支持。這標志著央行前期宣布的兩個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均已落地。

  根據央行公告,再貸款首期額度3000億元,規模視情況可進一步擴大,這與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此前的表態一致。同時,再貸款期限1年,可視情況展期,這為政策的調整保留了靈活的操作空間。

  據市場人士分析,按照以往政策慣例,再貸款累計期限估計可達3年。此外,該工具不區分上市公司所有制,潘功勝此前表態,再貸款工具適用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不區分所有制,體現了對不同所有制公司的一視同仁。

  從公告看,21家金融機構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合理確定貸款條件,自擔風險,貸款利率原則上不超過2.25%。貸款資金“專款專用,封閉運行”。21家金融機構按通知規定發放的股票回購增持貸款,與“信貸資金不得流入股市”等相關監管規定不符的,豁免執行相關監管規定;豁免之外的信貸資金,執行現行監管規定。

  具體而言,申請貸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應當開立單獨的專用證券賬戶;金融機構要分別開立銀行貸款專用賬戶和與前述專用證券賬戶對應的資金賬戶,監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做到專款用于股票回購和增持。在貸款全部清償前,資金賬戶不允許支取現金或對外轉賬。

  此外,央行將發放此類貸款的金融機構限定為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且貸款規模需與再貸款規模相匹配。除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外,其他金融機構不允許發放此類貸款。業內專家表示,銀行信貸資金不能違規進入股市仍是金融機構應當堅持的一條紅線。

(責任編輯:蔡情)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