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原油底部有望抬升 去庫存取得明顯進展

2018年01月04日 09:33    來源: 期貨日報    

  OPEC減產令原油供給出現明顯下降

  2017年,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實行聯合減產,且減產協議得到了比較有效的執行,原油供給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根據OPEC數據,2017年三季度全球原油供給為9640萬桶/日,較2016年年底減少了60萬桶/日。其中,OPEC是減產的主力軍,2017年三季度OPEC供給為3270萬桶/日,接近減產目標位3250萬桶/日,較2016年年底的產量高峰下降了100萬桶。盡管OPEC為減產做了巨大的努力,但美國原油產量的增產令OPEC的減產成果大打折扣,在油價從底部復蘇的過程中,美國的原油產量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EIA將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上調59萬桶/日,至984萬桶/日。

  從美國活躍石油鉆井數量上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美國原油的增產情況。根據貝克休斯數據,截至12月1日當周,美國活躍石油鉆井數量已經達到了749口,比2016年5月的低點多了400多口,翻了一番。

  2017年11月底,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再次達成協議,將減產期限延長9個月,至2018年年底,這給原油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盡管仍面臨美國方面增產的強硬壓力,但原油市場在2018年料繼續趨向平衡。

  美國未來增產潛力巨大

  根據EIA數據,截至2017年5月底,美國頁巖油庫存井已攀升至3年來新高,達到了5946口。所謂庫存井,是指已經完成鉆井作業,仍需進行完井作業才能開采石油的油井。盡管庫存井數量上升本身并不意味著原油產量的上升,但庫存井數量顯然表明美國未來頁巖油產量增產的巨大潛力。如果油價繼續上漲,那么這些庫存井就可能迅速完井并開采出原油。考慮到美國庫存井數量如此巨大,未來油價上漲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美國巨大的潛在產能始終是壓在油價頭上的一座大山。

  世界原油需求繼續小幅增長

  近年來,世界原油需求增長有所放緩,綜合OPEC以及EIA等機構的預測,2017年世界原油需求料增長約150萬桶/日,而2018年世界原油需要求料增長160萬—170萬桶/日。OPEC預計,2017年4季度,世界原油需求將達到9750萬桶/日,較2016年同期增加130萬桶/日。原油需求增長的主力軍仍然是中國,預計2017年四季度中國原油需求將達到1220萬桶/日,較2016年同期增長30萬桶/日。EIA預計,2017年美國原油需求增長約16萬桶/日,但2018年美國原油需求可能增長41萬桶/日。

  總體上,考慮到美國稅改大概率通過,中國經濟繼續穩健增長,2018年世界原油需求狀況大概率要好于2017年。

  

 

  圖為中國原油需求

  去庫存取得明顯進展

  2017年,在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聯合減產的努力下,盡管面臨美國頁巖油增產的挑戰,世界原油去庫存仍然取得了明顯進展。2017年三季度,OECD國家原油庫存跌破了30億桶通大關,達到了29.85億桶,較2016年同期減少了0.82億桶,同比下降2.67%。

  

 

  圖為OECD國家石油庫存

  美國原油庫存水平下降則更為明顯。截至2017年11月24日當周,EIA全美商業原油庫存為4.53億桶,較2016年同期下降0.35億桶,降幅達到了7.2%;較今年1季度5.35億桶的高位下降了0.82億桶,降幅達到了15.3%。

  總體上,世界原油去庫存取得了明顯進展,在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明年繼續堅持減產的情況下,世界原油庫存有望繼續下降,原油市場可能在未來2年內重新實現均衡。

  

 

  圖為EIA商業原油庫存

  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可能加劇

  根據上面的分析,從純供需面的角度看,油價想要在2018年出現大幅上漲難度是相當大的,但是隨著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加劇,明年油價風云再起也并非沒有可能,中東局勢可能成為影響明年油價走勢的最大黑天鵝。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由于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國家堅持減產, 2018年世界原油市場將繼續趨近平衡,庫存水平料進一步下降,原油基本面較2017年進一步好轉。但美國頁巖油增產的壓力將繼續加大,考慮到美國龐大的庫存井數量,油價仍將受到有力壓制,難以走出大幅上揚行情。

  最大的變數來自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如果2018年中東沖突規模擴大,則油價可能風云再起,走出一波可觀的漲勢。

  預計2018年原油指振蕩區間為45—65美元/桶,建議投資者繼續以區間振蕩思路操作,并密切關注中東局勢是否有升級跡象。

(責任編輯:張海蛟)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