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比特幣一年漲20倍?別只見投資者吃肉忘了投機客“跳樓”

2017年12月20日 07:18    來源: 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朱昂

  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如果要問全球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資產是哪一個品種,答案當然毋庸置疑——比特幣。

  今年年初,1個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到1000美元,而到美國東部時間本周一(12月1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萬眾矚目的比特幣期貨正式開始交易,其中1月合約開盤價便超過20000美元。這也意味著,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比特幣價格漲幅超過20倍。而如果把時間軸拉長到過去8年,那么比特幣價格的漲幅達到驚人的2200萬倍。

  盡管比特幣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造富運動,讓很多質疑比特幣泡沫的人被“打臉”,但如果審視過去3次重大的比特幣市場回調,又可以看到比特幣造富神話中同樣伴生著大量毀滅財富的災難。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大家應該都能明白——在投機資產的大漲行情中,絕大多數人是無法真正賺到錢的。

  在2011年剛開始的時候,每個比特幣的價格還只有0.3美元,到了6月8日那天,已經達到31.5美元,半年不到的時間里取得了超過100倍的漲幅。然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比特幣價格又暴跌到11美元,再過不到一個月又跌至7.8美元,然后繼續回落到4.77美元。也就是說,短短兩三個月比特幣價格暴跌了85%。

  由于沒有一個定價體系的“錨”,最初的比特幣市場更多是靠流動性驅動。跌幅最大的一天是價格見頂之后,當天跌幅超過30%。在整個下跌過程中,一共有7天比特幣的單日跌幅超過20%。整個下跌過程持續了3個月才真正見底,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難再堅定持有了。

  到了2013年,比特幣再次出現超過100倍的漲幅,但其中同樣也伴隨著兩次暴跌,特別是第二次暴跌,用了好幾年才得以修復。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其實就是在2013年開始參與比特幣交易的。可以說,2013年那次100倍暴漲及其后的大跌,讓比特幣真正進入了中國公眾的視野。

  從比特幣在2013年的走勢來看,第一次暴跌是在價格觸及266美元的高點之后,比特幣在3天之內暴跌77.4%,下跌到了54.25美元。如此慘烈的崩塌式下跌,恐怕任何“價值投資者”都會被震出去。

  接下來是當年的第二輪大跌,也是比特幣歷史上最毀滅財富的一次下跌。由于此前比特幣的暴漲暴跌吸引了大量“人民幣玩家”入場,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是“中國大媽”入場掃貨才帶動2013年比特幣的第二波“主升浪”,但到了12月5日,以中國央行為首的監管部門發出《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指出比特幣不是貨幣,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以比特幣為產品或服務定價。這個通知也導致了比特幣出現歷史上最大一次暴跌:在83天之內價格暴跌92.5%,幾乎毀滅了這個市場。

  2013年的這次大跌,讓比特幣進入一輪長期熊市——從2013年一直到2015年,比特幣價格基本上是震蕩下行,期間只有短暫的反彈。任何一個人再看好比特幣,也很難長期在熊市中保持自己的信仰。特別是這一次經過了前期的快速下跌后,沒有繼續創新高,而是不斷向下。這也是為什么到2015年比特幣似乎又被中國投資者遺忘了的原因。

  許多人曾經把比特幣市場看成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資產泡沫,能夠和其對比的只有近400年前的郁金香泡沫。當然,也可能我們的視野不夠開闊,無法看到比特幣的價值。

  對于比特幣來說,看空、看多的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沒有必要作過多爭論。但通過對比特幣幾次泡沫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一資產的波動率非常大,而且也出現過比較長的熊市。基于此,如果投資者對其基本面認知不夠,建議不要過多參與博弈。

  回到投資(或投機)的本質——投資,總有人會賺錢;而任何一次投機,也一定有人能大賺特賺。這就好比買彩票,總會給你一個暴富的憧憬,但每一次中六合彩的人,又恰恰不是你。

  在投資上,我們要有“富人思維”,懂得放棄,盡量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內做投資,也就是說,要買入自己能理解的資產品種。通過數據回溯我們看到,比特幣雖然有巨大的漲幅,但其中不乏幾次巨大的波動和長期熊市。最終,又有多少人能從頭賺到尾呢?

  如果你不是時間的朋友,那你一定是時間的敵人——比特幣和許多投機品種一樣,看似經歷了一輪巨大的上漲,但有多少人能成功拿走盈利,多少人曾經賣掉過,熊市底部幾年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放棄了?關鍵是,投資人必須對所持有的品種有認知,有了認知才有信心,才能夠作價值判斷。否則最終就是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交給每天的市場波動。

  用巴菲特的話說,市場中永遠有“拋硬幣大賽”冠軍。懂得放棄、相信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價值,才是時間最好的朋友,才能帶來最大的杠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點拾投資,作者為財經專欄作家)

(責任編輯:關婧)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