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美聯儲“縮表”呼之欲出

2017年09月20日 09:08    來源: 深圳商報    

  本周市場焦點轉向美聯儲議息會議。在北京時間本周四凌晨,美聯儲很有可能正式宣布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開啟“縮表”時代。業內認為,在此之前,上周登陸美國佛羅里達的颶風Iram帶來的經濟損失預計會對未來兩個月內美國的經濟數據帶來一定擾動,從而影響美聯儲政策決策。盡管如此,美聯儲開啟“縮表”計劃幾乎是業內共識,但是在通脹上行整體走弱的背景下,美聯儲加息步伐可能放緩。

  啟動“縮表”已是業內共識

  有媒體報道,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此次政策會議上,選擇將基準利率維持在1%至1.25%的水平不變,同時宣布啟動縮減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縮表”)的進程。這一表態并非突如其來,根據7月政策會議紀要,美聯儲官員們已經討論過“縮表”計劃。他們普遍認為,除非美國經濟或者金融市場遭受嚴重負面沖擊,很快開始執行“縮表”計劃是合適的。

  相較而言,決策者在此次會議上如何討論經濟及通脹前景更受市場關注。在經歷了兩場高強度颶風后,美國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被認為展現出了颶風后果,而8月份美國消費價格指數經季節調整環比上升0.4%,同比上升1.9%,高于市場預期。這對市場預期帶來一定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分析師黃文濤指出,上周登陸佛羅里達的颶風Iram帶來的經濟損失低于市場預期,因此這一因素對于未來利率決議的影響相對較小。他認為,盡管在本次會議上美聯儲將宣布開始縮表已是市場共識,但是在通脹整體走弱的背景下,美聯儲對于未來通脹的提升是否保持信心,點陣圖是否下調了對2018年后以及長期利率的判斷,都將是值得市場關注的問題。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仍有壓力

  “縮表”會對相關市場產生什么影響?

  記者發現,美元上周自多年低點反彈,歐元、日元和澳元等其他重要貨幣隨之回落并相對走軟,美元兌加元于一周多前創下兩年多新低后在上周走高。不過,上周五公布的美國零售額數據令人失望,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仍然處于壓力之下。

  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指出,顯然特朗普未能推動稅改和財政支出方案大大打擊了美元。持續低通脹引發的擔憂仍拖累加息前景,令美元走勢雪上加霜,預計美元未來將進一步走低。對于人民幣,雖然由于中國央行放松了一些資本外流的限制,上周人民幣錄得去年11月份以來最大的周跌幅,但進一步跌勢料有限。中國經濟前景向好為人民幣提供支持,而美元可能進一步走軟,因此美元兌人民幣上行料將面臨壓力。

  招商銀行宏觀分析師謝亞軒指出,從更長周期的角度看,目前的美元指數仍然處于強勢水平。本輪的美元走強核心推動因素是美與其他國家貨幣政策(特別是歐洲國家)的分化,目前雖然歐洲經濟好轉帶來了利率的上升和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但一方面美聯儲仍然在繼續貨幣政策正常化,另一方面從經濟短期的改善、到寬松政策的停止、再到寬松政策的推出仍然是一個相對中期且存在不確定性的過程,因此斷言“美元強勢周期已經終結”似乎還為時過早。

  美聯儲決議前夕黃金承壓

  美聯儲的“縮表”預期還帶來了部分資金布局的調整。

  國際金價暫時下破重要上升趨勢支撐、并探向關鍵心理水平1300美元。過去一周多以來,在美元溫和反彈、美聯儲今年底加息預期攀升、避險情緒和市場波動性仍非常低迷的背景下,黃金已跌離1350美元上方。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最近一次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COMEX黃金投機凈多頭頭寸繼續增加。與此同時,空頭頭寸也出現增加,上漲了5957手至96732手。

  嘉盛集團研究主管James Chen指出,黃金短線走向很大程度取決于周四凌晨FOMC政策決議。如今年底到明年加息預期升溫,將被視為美聯儲轉向鷹派立場,美元很可能應聲提振,美元計價黃金將進一步走跌。但是,如美聯儲在通脹上升情況下仍保持典型鴿派傾向,美元很可能迅速下行,黃金有望迎來壓力釋放后飆高。就目前形勢而言,由于近期無重要風險擔憂困擾市場,過去一周多來,金價走勢暗淡。加之美聯儲加息和美元反彈的可能性,金價進一步承壓。

  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表示,周一市場風險偏好上升,黃金市場承壓。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緩解在金價下行中發揮了主要作用,金價目前波動于1308美元左右。多空之間拉鋸看上去即將結束,金價跌破1300美元后,空頭將占據上風。 從技術角度看,若金價跌至1300美元大關下方,則將進一步下探1280美元;反之,若金價守住1300美元,則有望向1315美元反彈。

  此外,有數據顯示,本月初資金持續從美股資產中撤離,新興市場則相對吸引到了較多資金。


(責任編輯: 馬欣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