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打新收益率穩步回升 哪些擅長打新的基金值得關注?

2017年03月27日 09:17    來源: 中國基金報    

  2017年開年以來,A股窄幅震蕩,債市仍面臨調整壓力,如何在風險與收益博弈中,找到資金長期增值的途徑,是諸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而伴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近期打新收益率穩步回升,不少投資者又重燃對打新基金的熱情。

  部分受訪業內人士認為,打新股的預期收益雖然較之前有所下降,但風險收益比依然較高,加之近期網下打新收益呈回升之勢,預計公募基金等機構參與的網下打新依然能夠獲得不錯收益,普通投資者亦可借助打新基金分享新股上市后的溢價收益。不過隨著打新門檻提高,底倉波動風險也隨之加大,這非常考驗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基民須謹慎甄別。

  那么,今年以來打新基金整體收益情況如何?排名靠前的打新基金有哪些?在借道打新基金時,投資者要注意哪些問題?中國基金報記者統計了相關方面的數據,供大家參考。

  打新前景仍被看好

  去年的震蕩市給了“打新基金”一個很好的發展環境,進入2017年,業內人士認為A股市場大概率將維持結構性行情,至少在上半年內很難出現趨勢性機會,因此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仍可以重點關注打新基金。

  滬上一位混合型基金經理表示,目前國內股債兩市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加劇了市場對收益確定性較高的資產或者投資策略的需求,打新策略在當前基礎市場環境下優勢仍在。

  “單從打新的策略角度而言,其收益取決于新股供給、新股上市后漲幅、參與程度以及參與打新門檻的變化。從以往數據看,新股A類投資者(公募基金與社保基金)的平均配售率還是相對較高的。在新股發售常態化背景下,今后對打新策略依然持樂觀態度。”這位基金經理分析道。

  Wind資訊顯示,截至3月25日,2017年上市新股數量(按招股日期)為109只,相比2016年月平均新股供給個數的15只,其平均發行速度提高了140%。從公募基金方面看,期間共2178只基金參與過打新,40%的基金參與申購了近半數以上新股,25%的基金參與過七成數量的新股申購。其中混合型、指數增強型等基金都是積極參與打新的主力。

  “除了打新門檻提高以及債市調整等影響,目前市場上可能還比較擔憂IPO提速對打新收益率的影響,因為供給和價格根本上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去年四季度以來,新股上市漲幅較之前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某中型公募打新基金經理表示。不過他稱,雖然新股開板時間加快,但打新供給的提升部分上也消減了新股漲幅下降的負面影響。

  上海一家公募市場總監認為,打新的“無風險收益”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被重視,但隨著底倉波動加大等因素,想要獲取穩健的相對高收益,對基金公司多元化資產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投資者在選擇打新基金時,最好選擇規模適宜、獲配新股較多、業績較為穩健的基金。

  哪些“靠譜基”值得關注

  為了給投資者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考,中國基金報記者對成立時間一年以上、自去年以來積極參與80%以上新股申購的混合型基金(剔除保本基金、股票多空基金),對他們的業績進行了全面統計,篩選出其中2016年、2017年業績相對穩定、優異的產品,以供投資者借鑒。

  截至3月24日,2016年以來上述打新策略基金中,收益率超過15%的有14只,其中61只基金在2016年、2017年中均獲得積極的正收益。

  具體來看,在上述61只基金中,年內收益最好的是易方達中小盤。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3月24日,去年以來共有275只新股進行了網下配售,其中易方達中小盤參與了259次,占比達94.18%。該基金成立于2008年6月,是一只偏股混合型產品,去年和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14.65%、8.30%,業績相對穩定。

  國泰成長優選、大成精選增值兩只基金表現也較好,年內收益均在10%以上。和易方達中小盤一樣,上述兩只基金也是偏股混合型基金,2016年和今年以來收益率分別為12.74%和6.17%。

  另外,前海開源國家比較優勢、國金國鑫靈活配置、前海開源清潔能源、萬家新利、萬家瑞興、泰康新機遇、華安科技動力等混合型基金,同期參與打新和配售較多,業績表現也相對穩定。例如萬家精選混合,2015年、2016年、今年以來連續獲得了積極的正收益,同期收益率分別為87.12%、7.03%、7.35%;華安科技新動力2016年、今年以來分別獲得5.58%和6.22%的收益,2015年也為投資者賺取了64.83%的積極收益,表現相對穩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擅長打新的混合基金雖參與打新較多,但并不完全是定位于“打新基金”,收益除打新外,還來自部分股票等其他資產,故投資者須謹慎甄別。


(責任編輯: 康博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