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產油國15年來首次聯合減產 成品油調價幅度恐創年內新高

2016年12月13日 07:44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產油國15年來首次聯合減產 成品油價調整幅度恐創年內新高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于12月10日在維也納達成了減產協議,這是自2001年以來雙方第一次達成關于消減石油產量的協議。具體而言,俄羅斯等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已同意自2017年起將日產油量削減55.8萬桶,以提高油價。

  兩周前,歐佩克國家也達成了8年來的首個減產協議。

  雙方達成聯合減產后,受此提振,12月12日亞市早盤,國際油價飆升。WTI原油期貨價格盤中漲幅超5%,最高觸及54.51美元/桶,創2015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度暴漲超6%,日內新高達57.89美元/桶。

  多家機構分析認為,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受其直接帶動,在本周三24時的上調窗口將如期開啟。

  中宇資訊分析師孫曉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會議達成協議,對于動蕩的原油市場是一個較大的利好,短期內國際原油或將繼續大幅推漲,成品油調價幅度或將繼續拉寬至380~400元/噸,此輪調價或將再創年內成品油調幅新高,國內油價隨之繼續上揚。

  非OPEC產油國日減產55.8萬桶

  12月10日,俄羅斯等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同意減產55.8萬桶/日以配合歐佩克的減產行動,略低于60萬桶/日的最初目標,但仍為非歐佩克國家歷年來為減產作出的最大貢獻。

  此前,11月30日,歐佩克宣布自明年1月起將日產油量削減120萬桶至3250萬桶,并呼吁非歐佩克產油國也減產60萬桶以提振油價。

  國際原油價格受此提振,布倫特油價自11月30日達成八年來首個減產協議以來累計漲幅超15%,上周一度攀升至55美元上方。

  不過,多位原油領域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原油價格上漲主要受減產預期提振,只能短期提振油價,未來還是要關注執行力情況。

  這已在油價單日漲跌變動上露出端倪。上周,國際油價12月6日與12月7日連續兩日收跌。孫曉飛對此解釋稱,市場對減產執行力的懷疑仍在加大,不過美元走弱限制了油價的下行空間。

  孫曉飛同時指出,此次達成減產協議,對于動蕩的原油市場是一個較大的利好,短期內國際原油或將繼續大幅推漲。

  本輪調價恐刷新年內漲幅

  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有助于促進國際原油市場供需關系盡早恢復平衡。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10日表示,如果各方嚴格執行上述減產協議,國際原油市場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恢復供需平衡。他說,國際油價屆時有可能升至每桶60美元,這對于各石油出口國都是較為理想的價格。

  美銀美林也預計,未來一年內油價最高將升至60美元/桶左右。

  對于原油價格走勢,高盛認為減產協議將促使油價在明年上半年大幅上漲,隨后在下半年趨于平穩。但摩根大通認為,油價會逐個季度緩慢而穩定地上漲。

  “盡管一系列的減產實際行動還未執行,但短期內受該消息影響國際油價有望繼續上漲。”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秦文平對記者表示,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受其直接帶動,在本周三24時的上調窗口將如期開啟。

  據金聯創測算,截至9日,第七個工作日變化率10.76%,參考油種均價51.06美元,初步預測汽柴油將上調360元/噸左右,折升價約0#0.31元,90#0.26元,鑒于近期國際油價或仍將維持在區間內震蕩,零售價上漲幅度或仍有拉寬機會,因此本輪調價將再度刷新年內最大漲幅。

  據卓創測算,截至12月9日收盤,本輪調價周期第八個工作日,主要油種參考變化率為10.87%,對應汽柴油上漲375元/噸。受限產協議全面達成的提振,國際原油12月12日收盤或繼續大漲,本輪汽柴油上調幅度或大于目前監測幅度,屆時汽油升價上調幅度將直逼0.3元/升,再次刷新年度調價的最大漲幅。

  公開資料顯示,上一次最大漲幅為10月19日24時,當時汽柴油分別上漲355元、340元/噸。

  對于后續成品油價格走勢,秦文平指出,目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主要參考了幾大油種,且國家并未對油種對外公示,但或包含了幾大原油期貨及現貨價格。由于主要油種均價波動幅度有大有小,因此會出現即便國際油價持續上揚,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也并不一定會隨之上揚的現象。

  秦文平還指出,雖然國內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是大趨勢,但是目前來看,成品油現行定價機制仍對國內成品油零售和批發價格有較大影響。短期內,如果國際原油繼續上漲,且下周期幾大油種均價繼續反彈,并且對應的變化幅度滿足50元/噸以上的標準,成品油下輪零售價格或要做出上調的調整。


(責任編輯: 蔡情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