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20年難治的豬周期被洋豬攻破:中國養殖散戶仍在裸泳

2016年11月30日 07:46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20年難治的豬周期被洋豬攻破:中國養殖散戶仍在“裸泳”

  ◎每經記者 張雯

  “豬周期”橫亙中國生豬產業鏈20年,但到現在,20年難解的“豬周期”受到史上最高進口量的“洋豬肉”挑戰。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豬肉供給的形式可謂是‘內豬有外憂’,‘外憂’是指豬肉進口量猛增,對國內生豬價格帶來一定沖擊,‘內豬’則是指豬周期變形后,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并創新高,但并沒有出現像往年一樣一看豬價上漲了大家便瘋狂增加生豬存欄的情況。”

  對進口豬肉給豬周期帶來的變化,業內也存在不同探討。有支持意見認為,原有豬周期導致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甚至形成錯配,并帶來社會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適度放開進口可以更有效地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讓更多“裸泳”的散戶逐漸退出市場,讓養殖行業更趨集約化經營;不過也有反對意見表示,一旦低價外國豬肉大量進入,勢必擠垮很多養殖戶,由此與之相關的種豬、飼料、售料、疫苗、屠宰等產業鏈上下游也會陷入困境,并縮減產能,關門退出的企業會大幅增加。

  根據目前中國對進口豬肉的相關規定,國外企業需獲得中國相關批準許可后才能向中國出口豬肉。今年9月,進口豬肉軍團再添一員:西班牙又有5家企業得到中國批準,可以向中國出口豬肉。

  而中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國——美國,更在今年摩拳擦掌上馬生豬產能。在國內生豬養殖業分析人士看來,中國生豬將面臨來自全球供應商的嚴峻挑戰。

  “洋豬肉”圍城,“豬周期”變革在即。馮永輝認為,豬肉進口量猛增與豬周期的變形互相影響、互為誘因。

  “豬周期”生變

  在最近的一輪豬價波動里,“豬周期”的變形表現得異常明顯。

  通常意義上完整的“豬周期”包括了豬肉價格上升和下跌兩個階段。一般情況下,豬周期軌跡是:肉價上漲-散戶擠入-養殖規模擴大-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散戶退出-規模縮小-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這個周期過去一般3年左右有一個輪回。

  根據馮永輝的研究,從2013~2015年長達3年的豬價超強虧損期后,“豬周期”開始變形了。“從2003年開始,涵蓋一個漲跌周期的完整豬周期時間分別是3年、4年、5年,明顯看出從2013年持續到2015年的3年虧損期,養殖散戶大量退出,已經使豬周期發生了變化。”馮永輝表示,“變化的表現就是豬周期正在拉長,同時波動幅度越來越大。”

  正邦科技董事長程凡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生豬養殖行業的參與群體數量在減少,從今年1~9月份南方母豬的存欄數量上看,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有下降趨勢,表明賺錢時大家反而不養豬。”

  究其原因,程凡貴認為,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對一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進行了限制;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散養戶而言,做這一行賺到的錢跟期望值還有落差——前幾年,他們養豬一年能賺兩三萬元就非常開心了,但現在可能希望賺四五萬元甚至六七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養殖戶不愿再從事這一行業。

  農業部豬肉市場分析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表示,周期持續時間拉長成為“豬周期”生變的首要特點。“從2009年6月豬價觸底回升開始,到2014年4月達到價格低點結束,上一輪豬周期持續了59個月,相比較之前的36個月周期而言,明顯拉長。其次,中等規模以上養殖比重顯著提高,由以散戶養殖為主向以規模化養殖為主轉變,從理論上看,豬周期越長,散戶退出的比例就越大。”

  “豬價從去年下半年起飛,并在今年五六月份達到最高值,但根據農業部公布的全國生豬存欄數據,今年的蹊蹺之處在于:并沒有出現像往年一樣,一看豬價漲了大家便瘋狂增加生豬存欄,也就是說,‘豬周期’開始變形了,豬周期的超高盈利出現后并未帶動產能的瘋狂擴張。”馮永輝告訴記者,“變形原因一是此前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近3年的深度虧損期讓很多散戶出局或者元氣大傷,二是中國的生豬規模化勢頭發展迅速,三是進口豬肉迅猛圍城,也沖擊了國內生豬市場。”

  伴隨著“豬周期”逐漸拉長,巨量進口豬肉進一步加劇了“豬周期”的調整力度。

  “今年五六月份,大批進口豬肉到港,直接進入加工環節,而加工環節也是我們的大客戶,由于進口豬肉的廉價競爭,我們幾十種產品不得不平均每噸下調3000到4000元錢,才能賣得出去。”臨沂河東天龍畜禽屠宰加工廠負責人劉峻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此對應的是,我們不得不壓低對養殖戶的收購價,否則我們高價收到手里的肉也是不好賣出去的。”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師馬文峰分析稱,“進口豬肉激增是導致我國豬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前9個月的豬肉進口量占到了國內產量的3.46%,進口量基本彌補國內豬肉產量的下降數值。在這種態勢下,全年的豬肉進口可能達到接近200萬噸,進口豬肉占到國內生產的比重會進一步提高,會對國內生豬養殖產生沖擊。”

  “進口豬肉如何影響我們的豬周期呢?比如本來我們存在上百萬噸的缺口,在當前散戶退出的情況下,通過規模化養殖,市場會進行供求及價格的調節,進一步促進我國生豬規模化發展,舒緩‘豬周期’。”馮永輝表示,“而如果一年涌進來近200萬噸進口豬肉,會迅速縮短供需缺口帶動國內產能擴張的時間,也就是說國內養豬企業看到豬價上漲還沒能來得及擴大規模增加產能,進口豬肉已將供需缺口填補,國產豬所占市場份額將逐漸減少,而進口豬肉所占市場份額會逐漸增加。”

  另一方面,環保嚴令之下,生豬供給格局也在悄然影響“豬周期”。于2014年1月開始生效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規性文件,隨后農業部重點調減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規模,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而“南方水網地區”共涵蓋11個省市,其生豬產能約占全國的1/3。

  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南方水網地區共調減生豬存欄1600萬頭。

  朱增勇表示,“受環保政策影響,生豬產銷區域變化格局更加明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生豬產能下降,而華北、東北地區等主產區生豬供應優勢越來越明顯。而隨著政府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養殖場建設改造費用也將明顯增加。”

  業內激辯生豬進口

  傾向于用產業鏈邏輯思考進口豬肉沖擊的馮永輝,對生豬產業是否會遭受廉價進口豬肉的沖擊十分警惕。

  他認為,“當前中國生豬產業令人擔憂的現狀在于,中國的養殖業產能占全球50%,但養豬成本卻大大高于國外,去年美、德、巴西、越南的成本價只相當于人民幣4.0~4.5元/斤,而我國的成本價是6.0~ 6.5元/斤,一度還達到7.0~7.5元/斤。國內養殖成本這么高,一旦低價的外國豬肉大量進入,勢必在中國的生豬產業鏈還沒完成升級的時候,便擠垮很多養殖戶。”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養殖戶倒了,那么與之相關的種豬、飼料、售料、疫苗、屠宰等產業鏈上下游也都會因此而陷入困境,并開始大幅縮減產能,關門退出的企業會大幅增加。”馮永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豬價大跌的周期里,從2014年到現在,全國飼料企業倒閉了上千家,這就是因為養豬行業虧損太嚴重了,飼料企業生產的飼料賣不出去所致。”

  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飼料企業數量分別為10858、10113家,2014年下降至7000余家,到了2015年又下降1000家,降至了6000家左右。

  在行業的“警惕者”眼里,我國生豬養殖是否會因進口豬肉沖擊而出現困境的關鍵在于未來3年。馮永輝說,“一旦國門打開,未來3年豬肉進口量會急劇增加,甚至可能突破300萬噸,相當于進口4500萬頭豬,這一數量在國內養豬省份里排第五名左右,相當于中國多出一個養豬大省。這對國內市場的沖擊非常大。既要降低這個行業的風險,也要降低這個行業的成本,未來3年是個關鍵期。”

  而在另一方看來,低價洋豬肉的巨量進口并沒有嚴重到導致豬肉陷入大的困境,他們的觀點更傾向于用現實數據說話。

  “目前來看,進口豬肉量并沒有大到足以沖垮國內生豬產業鏈的地步,并且這一條產業鏈上有這么多賴以為生的人,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如果真的進口量大到影響產業鏈的地步,政府一定會有所干預。”國泰君安農業分析師王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者說,在全球布局的巨頭,也并非全部要把國外生豬進口進來,比如布局美國的企業,實際上它收購的企業相當大一個業務是在美國運營,進入國際市場,并且美國生豬養殖允許使用瘦肉精,其市場上一半的豬肉有瘦肉精,而中國允許進入的是沒有瘦肉精的豬肉。”

  不過,變數并非不存在。

  王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變數還是有的,比如說當前南方水網地區對于生豬養殖業較為嚴格的環保限令,這足以對我國三分之一的生豬產能產生影響。”他認為,如果進口豬肉在國內放開的尺度加大,那沖擊還是存在的。


(責任編輯: 蔡情 )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上市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