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炒金者:別人都是血本無歸 我卻連賬戶都找不到了

2014年03月24日 08:52    來源: 廣州日報    

  金價回暖“山寨金”投訴案例增多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應上四家規范平臺

  “別人都是炒得血本無歸,我卻連賬戶都干脆找不到了,投訴無門不說,公安局也不一定能幫得上我。”3·15消費維權日前后,家住荔灣區的廣州市民林先生多次向本報投訴稱:去年年底他投資貴金屬的2.1萬元資金,消失在了北京某投資公司的網站上。

  事后盡管該公司稱會賠錢,林先生也向派出所報了案,但至今沒有破案。

  本報訊(記者井楠)2014年以來,隨著國際黃金價格有所反彈,廣大散戶投資貴金屬(疑似)被騙或大額虧損的案例再次增多。比起往年,類似案例有如下兩類發展趨勢:一是涉及大額投資金額的案例數量有所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多如牛毛的小額疑似行騙事件,由于涉案金額較小,投資者容易遺忘、不會窮追猛打,反而給了違規違法的企業更多可乘之機;二是跨省行騙的事件大幅度增多,江蘇、浙江、北京的貴金屬投資公司,發展了眾多的廣東客戶,其間糾紛眾多。

  記者了解到,與去年的市場情形類同,發生糾紛的多為小型貴金屬投資企業,仍屬于監管部門“四不管”的地帶,投資者要向討回損失,難上加難。業內人士再次提醒,建議去四家規范平臺炒賣金銀,盡量不要炒“山寨金”。

  案例始末:

  心軟“幫襯”非規范平臺

  據廣州市民林先生描述,2013年2月開始,他在網聊中認識了一位姓王的女性推銷員,多次打電話推銷其公司——北京興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貴金屬交易產品。按照她的指導,林先生查看了該企業的網站,自稱是一家“專業從事國際金融的投資機構”,沒有掛靠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廣東貴金屬交易中心之類的規范交易平臺。

  林先生曾嘗試投資過正規平臺的“粵貴銀”投資產品,由此推斷,王小姐的公司并非規范經營的企業,有境外炒金的嫌疑,也可能在自設“盤中盤”,屬于名副其實的“山寨”貴金屬公司,投資風險較大。因此,開始時并沒有理睬。但王小姐鍥而不舍,一年里頻繁給林先生打電話,噓寒問暖,多次“誠意”邀請;接觸久了,林先生就放松了警惕。

  到了2013年11月,適逢林先生的股票投資再次遭遇虧損,就被王小姐說動了心,心想與其在股票上虧錢,不如拿點兒小錢來“博”黃金市場。

  沒經銀行托管賬號消失

  于是,林先生分三次,分別向王小姐指定的“北京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賬戶匯入了總計2.1萬元的資金(每次都是7000元),時間分別是2013年11月26日、12月4日與12月16日;他從王小姐那里取得了公司用戶名與登錄密碼,隨即開始操作。

  其間的資金往來沒有經過“銀行托管”的程序;而上海黃金交易所等正規交易平臺,一般都會讓散戶、銀行與之簽訂“三方托管”協議。讓林先生始料不及的是,別人都是投資虧損、血本無歸,自己并沒有虧損,錢卻找不到了。

  去年11月~12月,林先生一共買賣過4次貴金屬,均是謹慎嘗試,既沒虧也沒賺。今年1月10日,林先生再次想進入該賬戶,卻發現根本登錄不上去了,不是提示系統有問題,就是密碼錯誤。再后來,干脆顯示沒有自己這個賬戶。

  他多次致電王小姐,對方都不接電話;又致電北京公司投訴,對方也不予理睬。無奈之下,林先生只好向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廣州市沖口派出所報案,時間是2014年2月20日,派出所做了筆錄,給了林先生報案回執,但至今沒有破案。

  追蹤:經記者追問對方企業含糊稱會賠錢

  按林先生的投訴,本報記者上周致電了該企業網站http://xldyb×.××.com.cn上寫明的公司電話。對方負責人表示:“可能是因為系統升級,林先生不知道。我們負責解決該問題,并向您反饋。”但一周過去,無論是林先生還是本報記者,均沒有收到回復與解釋。記者本周初再次致電該企業,該企業負責人李小姐表示:“會去查實。”

  直到本周三,記者再次打電話向李小姐追問“查實結果如何?”并強調了記者身份,林先生才在晚間收到了該公司的回復:“我們會盡快賠償您一半資金,兩天內給予答復。”但并沒有解釋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什么要賠償。

  本周三,記者到位于荔灣區芳村大道附近的沖口派出所核實,得知林先生報案一事屬實。接受報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涉及財產數額巨大、被騙者人數眾多的,一般應去所在地區/縣級別公安局的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報案;類似林先生這樣涉及金額較小的糾紛,可以看作普通的疑似詐騙罪,就近派出所報案即可。

  建議:只去四家規范交易平臺炒賣貴金屬

  “別炒‘山寨金’”的謹慎提醒已屬“老生常談”。不過,廣東省黃金公司的田鵬飛依然再次提醒投資者,擦亮眼睛,一定要去規范平臺炒金銀。

  在中國內地市場上,僅有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廣東貴金屬交易中心四家平臺的貴金屬產品,才屬于規范炒賣的品種。其余交易所,雖不一定騙人,但身份一定是“山寨”的,確實無人監管。而部分投資咨詢公司推出的“境外炒金”業務,屬于違法投資項目,更不能染指。

  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主席甄偉鋼分析建議,對于類似的投資,市民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并且不能有僥幸與輕信的心理,更不能貪心。普通家庭投資者、老年投資者,也盡量不要染指風險過大、放大倍數過高的貴金屬投資;金條、金幣與紙黃金,風險較小,更適合大眾投資者。

  監管部門:投資咨詢類企業屬“四不管”地帶

  對于林先生的遭遇,記者一一咨詢了相關的監管部門獲悉,類似投資咨詢企業仍處在法律法規的邊緣地帶,“四不管”已成常態。

  往年3·15打假活動中,工商部門多次充當了查處“山寨”黃金公司的先頭部隊。但廣州市公安局的張云珠處長告訴記者:“由于去年全行業推行‘先證后照’、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對于‘經營范圍’的管理已不再是工商部門的監管權限。”

  工商局其他專業人士認為,對于“山寨”黃金公司的管理,應是其對口的上級審批部門來進行管理,如果是期貨公司,應由期貨交易所來管理;如果是其他黃金公司,糾紛標的物是硬通貨黃金,理論上應由人民銀行來管理。而且,具體到林先生的案例,要投訴的是北京市的企業,也應由北京市的人民銀行分理部門來管。

  但記者再次咨詢了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其相關業務負責人也不認為自己有管理該類“山寨”企業的權限。“即使是正規的大型交易所,投資者有大額損失,也不可能都能追回;要看是正常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還是由于交易所系統出錯所造成的損失。”

  記者還致電了廣東銀監局,其負責人張先生解釋說:“銀監局一般只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行為進行約束與管理,比如說借貸方面的糾紛等問題;黃金公司本來就不在銀監局的管理范圍之內。”

  為此,在公安局之外,類似公司屬于名副其實的“三不管”地帶。雖然林先生成功報案,但記者從公安局內部的經濟犯罪專業人士處了解到,類似案件很難成功破案,即使破案,也很難追回投資者的實際損失。

(責任編輯:蔡情)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炒金者:別人都是血本無歸 我卻連賬戶都找不到了

2014-03-24 08:52 來源:廣州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