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国语特黄毛片,国产高清女人流白浆,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欧美成年黄网站视频

財險“老三家” 上半年保費穩步增長

2024-07-31 15:13 來源:金融時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馬欣)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財險“老三家” 上半年保費穩步增長

2024年07月31日 15:13    來源: 金融時報    

  日前,上市險企發布今年前6個月保費數據。財險“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保費收入保持穩步增長,合計市場份額63.8%。

  “老三家”中太保產險增速領跑

  從保費規模來看,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上半年分別實現保費收入3119.96億元、1603.97億元、1130.28億元;從增速來看,太保產險最高,同比增長7.7%,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分別為4.1%、3.7%。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認為,三家公司上半年保費收入增速出現差異,主要由于有的公司優化盈利能力,選擇放棄了部分虧損險種。

  記者注意到,唯一公布了保費收入具體情況的人保財險,其經營的七個主要業務中,僅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出現了負增長,同比下降6.3%。

  《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3》指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支持的保證保險出險頻率上升,綜合賠付率走高,導致財產險行業保證保險盈利能力不足。

  不過,自2020年起,財產險公司主動壓降信用保證險規模。今年前6個月,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在總保費中占比已不足1%,對總保費影響微乎其微。

  非車險中意外傷害及健康險增速領跑

  從整個行業來看,財產險公司上半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5%,“老三家”中,只有太保產險超過了行業平均增速,這一成績主要源于非車險業務的拉動。上半年,太保產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521.67億元,同比增長2.8%;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608.61億元,同比增長12.3%。

  盡管車險業務是財產險行業的基本盤,但數據顯示,“老三家”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增速均未達到整體保費收入增速,人保財險為2.5%、平安產險為3.4%。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984.1萬輛,同比增長3.3%。“車險保費收入增速通常與新車銷量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性。”多家券商研報均提出,從長周期來看,車險具有一定的剛性消費屬性,上險率和續保率均較為穩定。不過,由于2024年以來車險“報行合一”持續推進、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擴大等因素,車均保費出現下滑,導致車險保費增速稍落后于新車銷量增速。

  不過,中信建投分析師趙然認為,車險綜合改革“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已經基本實現,目前,在經營成本的剛性約束下,車均保費進一步下行空間不大。另外,“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未來,若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擴大后,新能源車險更高的車均保費有望帶動行業整體保費收入進一步增長。”

  對于“老三家”乃至整個行業而言,保費規模實現較快增長,關鍵在非車險業務。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人保財險、太保產險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在總保費收入中占比較高,分別為55.3%、53.8%,平安產險為34.6%。

  從人保財險上半年保費數據來看,非車險業務中,保費規模居前三位的依次為意外傷害及健康險、農險、責任險,分別為765.88億元、455.87億元、216.55億元;增速居前三位的依次為貨運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企業財產險,分別為10.3%、5.7%、5.4%。另外,平安產險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了30.5%。

  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較高的原因,從經營的角度不難理解。2023年,“老三家”健康險全部實現承保盈利。因此,壓降虧損險種、大力發展盈利險種的經營策略或將持續。

  賠款同比增長10.2% 風險減量服務持續推進

  上半年,財產險行業還有一項數據值得關注:賠款支出5238億元,同比增長10.2%。賠款支出增速超出保費收入增速5.7個百分點。

  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238.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22人,緊急轉移安置85.6萬人次;倒塌房屋2.3萬間,損壞房屋27.9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72.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931.6億元。

  隨著財產險行業為全社會提供的風險保障不斷增加,上半年,財產險公司保險金額達到8456萬億元,同比增長36.7%,與之相應,賠付壓力也不斷增加。

  上半年自然災害是否會給“老三家”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多家券商研報預測,會有一定壓力。不過,由于堅持通過科技賦能持續優化風險減量措施,綜合成本率同比將顯著改善,推動承保利潤持續提升。

  提升風險減量服務水平已經成為財產險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人保集團近期召開的兩次會議均強調,著力推進財險風險減量服務工程。深刻領會把握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增強服務國家安全和防控金融風險的底線思維,深入推動“保險+風險減量服務+科技”商業模式實踐應用,持續優化巨災保險產品供給,深度參與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為社會筑牢安全防護網。(記者 付秋實)

 

(責任編輯:馬欣)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于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